第887章 天仙配_刚穿越就和大明星结婚了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887章 天仙配

第(1/3)页

  黄梅戏学院小训练厅里。

  进到这里时,赵宇习惯性的环视了四周。

  发现这里虽然被韩英称之为小训练厅,但是配置什么的都很齐全。

  这时韩英开口道:“好了,进到这里应该没什么人能打扰我们了。”

  “既然你们要学黄梅戏,不知道你们对黄梅戏有多少的了解,有什么特点?可别怪我啰嗦,每一位跟我学戏曲的人我都会这么问。”

  唐馨苒想了想,然后说道:“黄梅戏,原名黄梅调、采茶戏,起源于鄂省黄梅,然后发展壮大于徽省,跟京剧、越剧、评剧、豫剧并称国内五大戏曲剧种。

  黄梅戏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,有花腔、彩腔、主腔三大腔系。特点是通俗易懂,节奏轻快。”

  韩英笑着道:“看得出来,馨苒还是做了不少功课。”

  “说得不错,我们黄梅戏是由山歌、秧歌、茶歌、采茶灯、花鼓调发展起来的,在发展人群上是先农村,然后再进入的城市。所以会有通俗易懂的特性,毕竟古代的农村出不了几个文化人。

  故此,黄梅戏在唱腔上淳朴流畅,以明快抒情见长,具有非常丰富的表现力。而在表演上则质朴细致,以真实活泼著称。

  不过也丑话说在前面,在进入现代社会以后,黄梅戏的流行区域就开始萎缩,各级黄梅戏剧团特别是县级剧团的生存环境日益艰难,基本都是靠着当地政府和全社会的关心与扶植,才得以存活下去,我们学院也是基于这种情况才得以建立。

  外面的学员和学生,基本上全都是庐州黄梅戏剧团的成员。在剧院表演一场黄梅戏曲,扣掉演员工资场地开销等所有成本。最终的结算,一场戏的净利好点也就几万块,差点的可能就几千块。

  这还是在我们徽省的省会大本营里的表演,我相信其他地区的戏院营收会更低。所以通常情况下,我们都要靠着政府的差额拨款和外出商演,才能保持收支平衡。

  网上都在说国内如今的相声赚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wap.read81.com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